为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活跃学术氛围,增强科研实力,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邀香港浸会大学朱福荣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付红兵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刘治科教授,于2019年5月28号下午在西配楼二层会议室分别作了关于近红外光的可视化研究与实现、有机微纳晶激光材料与新型显示技术和高效稳定有机无机杂化/无机钙钛矿电池研究的主题学术报告。
朱福荣,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教授,从2005年起担任研究院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部门主管。2009年被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聘为教授,于同年9月加入香港浸会大学物理系。本次报告详细介绍了近红外光的直接可视化研究,近红外光探测层与可见光发光二极管层的结合,可以实现从近红外光到可见光的转换,在上转换器件中使用了溶液处理的半导体薄膜层,包括近红外吸收的有机分子,绿光的钙钛矿发光层,具有很大的潜力实现低成本打印法加工。
付红兵,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天津大学分子+研究院,教授,博师生导师,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排名第三)。本次报告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受到了极大关注的全固态激光器和基于激光器件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从材料设计的源头出发,通过精准可控的自组装技术,实现在激光增益介质和激光谐振腔这两个核心技术上的突破。目前,已经实现高性能激光器件的波长从紫外区到近红外区的全光谱覆盖;通过激光微加工技术和图案化组装技术,实现了有机、有机/无机杂化的微纳晶激光阵列的设计。
刘治科,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本次报告详细讲解了通过非结构掺杂,实现了FA基钙钛矿材料的表面钝化,实现相稳定性和效率大幅提高,最终获得了超过20%的器件效率。目前,通过结构掺杂使FA基钙钛矿电池的效率接近22%,空气中存放55天,效率能够维持在初试值的95%;通过制备PbI2(DMSO)和PbBr2(DMSO)络合物粉体来优化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延缓了CsPbI2Br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过程,实现了对钙钛矿层结晶速率的调控,提高了全无机钙钛矿薄膜的质量,获得了14.78%的器件效率。